6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这是继监察法之后,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又一重要制度成果。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现了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刚刚通过的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是如何落实监察全覆盖要求的🐀?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法规室主任邹开红。
据邹开红介绍,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的制定,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制度成果。该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全面系统规范公职人员惩戒制度的国家法律,实现了不同公职人员处分标准的统一。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出台前,关于公职人员处分的情形🚵🏿♂️、适用规则、程序等方面的规定📕💇🏿,散见于公务员法、法官法🦖、检察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中,缺乏统一规定👸🏻,制约了处分工作的规范开展。”邹开红说🗜,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的出台,改变了处分标准不统一的局面❤️🔥,有利于提升政务处分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将法定的监察对象全面纳入处分范围,使政务处分匹配党纪处分🤙、衔接刑事处罚,构筑起惩戒职务违法的严密法网📋🧏🏽♀️。对此🔤,邹开红表示,制定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进一步明确了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的主体责任和监察机关的监督责任🎨🔞,强化日常监督,对有职务违法行为的公职人员,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予处分,对情节轻微的,可以进行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或者予以诫勉,从而改变了过去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状况❔🗃,有利于实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促进广大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坚持道德操守,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公职人员队伍🍫👷。
邹开红介绍说🤷🏽♀️,在政务处分适用规则方面🚣🏽♀️,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顺应监察全覆盖对政务处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既规定了适用于所有公职人员的共同规则,又针对不同类型的公职人员,分别规定了处分后果🏊🏼♀️,力求真正发挥政务处分的惩戒作用👩🏽🔬。
“对于所有的公职人员🤜🏽,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在共同违法责任承担🔢、从轻或者减轻情节、从重情节、违法所得追缴🤦🏽♀️、政务处分自动解除等方面🚮,作了统一的规定👮🏿♂️,体现了共同的严要求👩🏽🦲🛣。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公职人员,根据其身份🛌🏽、职业等特点🐉,在处分后果上作了有针对性的规定,以保证政务处分的有效性🍹。”邹开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