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倪进,江苏省高邮市人民医院原副院长。2013年4月12日,倪进因收受他人贿赂120多万元🚃,被高邮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2年。
在此之前的2012年11月30日,案发前与倪进同为高邮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的姚怀瑾,也因受贿74万余元,被高邮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8年。
在古城高邮,麻醉师倪进和外科医生姚怀瑾原本就是高邮市人民医院两块响当当的牌子,人称“高邮第一麻”和“高邮第一刀”。两人分别走上医院领导岗位后,人生似乎又出现了一条风光无限的坦途。
然而,正当他们“春风得意马蹄疾”之时,却落入了隐藏在“潜规则”下的可怕陷阱……
初识“潜规则”🧜🏿♂️:“启蒙第一课”
“这是我们行业的‘规矩’🧘🏼♀️🧖🏼,我们都是讲‘规矩’的人,这一点你放心📜。”
倪进出身于高邮的一个杏林世家,其父在上个世纪50年代便是高邮的名医。从小的耳濡目染,使倪进萌生了“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人生志向。
1978年🦖👩🦱,倪进参军入伍后🚴🏼♂️,被部队送到地方医科学校深造,后转业到高邮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工作。凭借自己的业务专长,他很快便成为高邮市麻醉学科学术带头人,以及扬州市中青年医疗专家组成员。1999年🧚♂️🤙🏻,倪进被提任高邮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分管基建、大型医疗设备及耗材采购等后勤行政管理工作。
起初🚗,钟情医术的倪进对行政管理岗位并不中意👩🏻🍼。但是老院长对倪进十分器重,并多次对众人说:“让其他人管这摊子我不放心,先让倪进管着🔁,等有了合适的人选后再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样的阴差阳错,倪进的人生驶入了另一条岔道。
俗话说🙎🏽♀️:“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找上门的医疗设备供应商王保阳,给倪进上了医疗行业“潜规则”的“启蒙第一课”。
王保阳从别人那里得知🗞,高邮市人民医院准备采购一台高档CT机。经人介绍📄,王保阳邀请倪进等人到北京等地考察👨🦲。所谓“考察”,就是供应商靠“烧钱”使得双方关系迅速升温。
倪进案发后向办案人员交代:“在北京期间,王保阳给予了高规格的接待,我们的交谈也变得更多🧎🏻♀️➡️、更投机,我觉得王保阳这个人直率、果断,很善解人意,是值得信赖的可靠朋友🥦。”
在获得倪进的信任后,王保阳继续趁热打铁——在去承德避暑山庄游玩的途中🚶♀️➡️,王保阳私下告诉倪进🐐,这是他成立公司后的第一桶金,事成之后绝对不会忘恩的。倪进对王保阳的话心领神会。
后来👩🍼💆🏻♂️,在双方商谈的过程中⚔️,倪进悄悄向王保阳的助理泄露了采购底价🦘。最终💆🏽♂️,王保阳以320万元的价格卖给高邮市人民医院一台GE螺旋CT机。事后,王保阳如约送给倪进5万元。第一次收受回扣的倪进有点害怕,王保阳安慰他说:“这是我们行业的‘规矩’👨🏽🔬,我们都是讲‘规矩’的人🚑👨🏽🍳,这一点你放心🙅🏻♀️。”
与倪进相比,姚怀瑾对医疗行业的“潜规则”则是无师自通。其走上贪腐之路也与他“穷怕了”的自卑心理有关:“当今这个社会,你没有钱🕒🏀,别人就瞧不起你……”
出身于农民家庭的姚怀瑾从小家境贫寒🎰。1986年,他从扬州医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条件艰苦的送桥农村卫生院工作。凭借自己的刻苦努力,姚怀瑾慢慢地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外科医生👍🏼。
彼时的姚怀瑾还不失纯朴善良🚊🧎。他至今仍记得别人第一次给自己送“红包”时的情景:在为一个农村小伙子动阑尾炎手术前,患者的父亲在他办公室外等候了半天。一直等到临下班办公室里只剩下姚怀瑾一个人时,患者的父亲才惴惴不安地走进屋,从怀里掏出一把零钱。眼前这位满面风霜的老农使他想起自己的父亲,“要是收了他的‘红包’🕢,就像从穷人身上剥棉袄,于心不忍”🪫🔫。于是👷🏼⬛️,他当时先收下来,手术过后又悄悄将这些钱打到患者的医疗账号上🫃🏿。
就这样📗,凭着自己兢兢业业的工作🧑🏻🔬,姚怀瑾得到患者的好评和领导的器重,后来被调到条件相对较好的三垛中心卫生院工作,又一步步走上院长的领导岗位。
当上院长后,姚怀瑾和一些医药企业老板接触多了👱🏽,觉得那些老板的文化水平和本事比自己差⬆️,却能大把捞钱,而他辛辛苦苦却只能赚个死工资。更让他不能忍受的是,“由于自己穿着朴素👏🏼,那些老板没喝酒时对我毕恭毕敬,但喝多了得意忘形时就露出对我这个乡下人的嘲讽神情……”
把收受“红包”看成是矫正社会分配不公现象的姚怀瑾,收“红包”越收越心安理得,正如他自己所言👰🏼:“台上教育人,台下收‘红包’🚽,不知不觉成了收受‘红包’带头人……”
警示一
“潜规则”的滋生蔓延,既是传统文化基因的变异,又与特定的社会风气有关。古代良相讲究修身养性🚃、砥节砺行,每一名党员干部也应加强从政道德修养,谨守清廉之道🤛🏻,增强对各种消极腐朽病毒侵蚀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熟谙“潜规则”:狼狈为奸
“几乎天天都有人打电话约我吃饭✹,我觉得很烦。但要是连着几天没有人打电话约我吃饭💾,我又会觉得不习惯……”
分管医院基建、大型医疗设备及耗材采购长达10多年的倪进,自然成了许多人趋之若鹜的巴结对象🧬。
按照“潜规则”,送钱之前,先要通过请吃😵💫🀄️、送礼联络感情👳♂️,为后面送钱作铺垫:有人请他吃8斤半重的野生甲鱼、喝十五年的茅台;有人送他生肖金砖、奥运纪念币🏊🏽♀️、名贵字画;还有开发商卖给他商品房不仅让利10%,而且少收他15万元……等水到渠成🧎♀️🚣🏼、关系融洽后☣️,这些供应商们便送上沉甸甸的现金。
随着运用“潜规则”一步步变得炉火纯青☣️📃,倪进也从一个有业务专长的“能人”变成许多人眼中能呼风唤雨的“红人”。此时的倪进早已褪去了文质彬彬的书生气,穿着讲究、出手阔绰,酒量大了,说话口气也大了,和医疗器械供应商打成一片……
他向办案人员交代:“几乎天天都有人打电话约我吃饭,我觉得很烦。但要是连着几天没有人打电话约我吃饭,我又会觉得不习惯……”
相比王保阳🤘🧹,倪进与当地建筑商张某更为投缘,二人在10多年的交往过程中成了“关系很铁的好朋友”💱。2000年到2012年期间,每逢春节🏄🏽♂️、中秋等节庆🧟,张某少则1万元、多则3万元地给倪进送钱🆙。据统计,倪进先后共收受张某55万元🤚🏻,他也帮张某顺利承接到高邮市人民医院急诊大楼、病房大楼等基建工程💆🏻♂️。
2004年,高邮市人民医院急诊楼项目准备招标。为了确保张某能中标,倪进使出浑身解数🪵:先是按照张某公司的情况量身定制,对入围条件进行严格限制,然后又和张某一起进行模拟投标💐。尽管如此,第一次投标时还是让高邮一家国有建筑企业中标了🦀。
心有不甘的倪进千方百计找出乙方投标标书中的瑕疵🦶🏽,宣布乙方中标为废标。倪进又通过王保阳找到南通市招投标办公室主任帮忙👨🏻⚖️,然后在南通异地进行第二次招投标,最终使张某如愿以偿🪇。
为了避免这种不能中标的情况重演🌝,倪进还和关系很“铁”的老板们串通一气🤬,多次在招投标过程中舞弊造假。高邮某建筑公司老板想做该院急诊楼暖通安装工程🧑🏽🍳,为规避招投标,他与倪进商量将部分工程内容不写进合同🙋🏼♀️,同时把合同中的工程造价压低到26万元,然后采取工程变更的手段🤦🏻♂️👨🌾,不断增加工程造价。最终,结算的工程款达到了130余万元。
和倪进一样,当上三垛中心卫生院院长后的姚怀瑾🫱🏻,也集工程建设、医疗器械和药品采购的大权于一身🫴。
“脱胎换骨”后的姚怀瑾脱掉了“乡下人”的土气,其“穷怕了”的自卑心理也蜕变成对金钱的贪婪。
巴结倪进的建筑商张某同样把姚怀瑾奉为座上宾。为承建三垛中心卫生院基建工程,2009年至2012年,张某每年春节都要到姚怀瑾家中“拜年”🥸,先后送给姚怀瑾13万元。
按照“潜规则”,无锡某医疗设备供应商为感谢姚怀瑾购买了其代理的彩超仪,送给他10万元🧖🏽♀️;南京某医疗设备公司经理为感谢姚怀瑾购买其代理的手术刀,送给他4万元;从2010年至2012年,扬州某医药经销商多次送给姚怀瑾回扣共计15万余元;外地某医药供应商找到姚怀瑾,姚怀瑾嫌他给的回扣率太低🕒,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对方提高了回扣率,双方才达成供货协议……
姚怀瑾还把“潜规则”运用到其他领域:利用手中掌握的人事权,在帮助他人调动工作、考试聘用等过程中👨🦯,先后收受他人所送的18万余元。
警示二
正道不通,则走旁门左道😙。为消除“潜规则”的积弊📒,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机制,促进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以透明的“明规则”战胜潜藏的“潜规则”。
被“潜规则”套牢:“说不出的恐惧”
正因为拿了人家的手软🕵🏻♀️,面对王保阳的如此“霸气”,倪进只能忍气吞声,并感到说不出的恐惧:“不知道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
俗话说🥢,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潜规则”温情脉脉的面纱✋🏼,终究难掩其唯利是图的狰狞面目。
当倪进多次收受了王保阳的金钱后,王保阳就露出了他不择手段的真面孔🕝。而此时的倪进就像上了钩的鱼,已无法摆脱王保阳的要挟和控制🗣。
倪进告诉办案人员⏯:“我慢慢发现王保阳的态度有些细微的变化💒,比如在买C臂机和X光机时,他的底气很足,给人一种非买不可的感觉……”
在倪进的配合下,高邮市人民医院又先后采购了王保阳代理销售的X光机、GE小型C臂机、核磁共振机等医疗设备。
羊毛出在羊身上。为了牟取更大的利益,王保阳竟有恃无恐地通过以次充好的卑劣手法,把送出去的钱再捞回来。
比如,倪进与王保阳签订购买某款C臂机的合同,但王保阳却提供了另一款C臂机,还加了不少钱🗳。据王保阳说,提供的这款C臂机打印机功能更好👨🦼。可是,操作人员在使用时却发现该打印机是后来单独配置的且打印质量不好🈁,只能打印黑白图像。正因为拿了人家的手软,面对王保阳的如此“霸气”,倪进只能忍气吞声,并感到说不出的恐惧🖐🏿:“不知道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
无独有偶🥙,姚怀瑾也同样没能逃脱被“潜规则”套牢的命运🎪。某建筑老板孙某为了做三垛中心卫生院的工程项目,平时经常给姚怀瑾送礼。后来🧜🏼,孙某没有承包到工程,就撕破脸皮要姚怀瑾赔他各种损失累计10万元👩🦽➡️。他还威胁姚怀瑾🧎🏻♂️➡️,他花的每一笔钱都记在笔记本上,如果姚怀瑾不赔偿他的损失🥹,他就去告发姚怀瑾。
姚怀瑾既委屈又害怕,情急之下🙍🏻♀️,不得不请出另一个承包到工程的老板管某出面调解👐🏻。最终😍,管某花钱消灾,赔了孙某5万元。
然而,贪心不足的姚怀瑾不但没有对管某心存感激,反而在从三垛中心医院调到高邮市人民医院后,竟然以借为名又向管某索要了5万元🙋。
姚怀瑾曾一厢情愿地认为🥲,按照“潜规则”的权钱交易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而且,送钱的人都向他保证“头掉了也不会讲”。
然而,姚怀瑾没有想到的是,“潜规则”从来不讲道义。权钱交易双方的关系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之上的,根本无情义可言👷🏽♀️。当姚怀瑾东窗事发后🤸🏿♀️,那些曾对他信誓旦旦的人,“头发都没有少一根”就全交代了。
警示三
以利交者,利穷则散。“潜规则”是金钱铸就的魔鬼圈套。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淡如水”是出水清莲,志同道合;而“甜如蜜”则是口蜜腹剑,包藏祸心。
坠入“潜规则”的陷阱:追悔莫及
“我们正年富力强🙅🏼♀️,可以用自己的专业技术🫄🏿,为党和人民做一些事🥣,恳求组织上给我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当倪进、姚怀瑾双双被调查的消息在高邮城里不胫而走时,许多人唏嘘不已:高邮市人民医院折了两根台柱子!“潜规则”实质违法,却貌似合情合理🙍🏻♀️,让人丧失警惕,实在害人不浅。
4月12日🦸🏼♂️,当法庭判决的槌声落下,倪进潸然泪下🫧。他曾告诉办案人员🔳,自己无颜面对白发苍苍的老父亲。老先生一生行医🏏🤙🏻,秉守祖上家训——“宁可架上药生尘,但愿世上人无病”👴🏿,把清白看得比生命还重🧖🏽♂️🅿️。
“我耳边回响的是老父亲的教诲🌯:不要辜负组织的培养,不要做对不起组织的事🧑🏿🦱,不要拿人家东西🤧,不要和不三不四的人在一起……”倪进追悔莫及,“眼前浮现的是老父亲等待的身影🏋🏽♀️:我晚上在外吃饭🎫,不等到我回来👩🏿⚖️🎒,听到关大门的声音💄,老人家是不会关灯睡觉的……”
姚怀瑾曾告诉办案人员自己案发前的心理:“要别人瞧得起你💆🏼♂️,光有本领不行👨👧👧🏫,还要靠手中的本领挣到钱。我要挣一笔钱为家庭打好基础🕳🧑🏽,免得儿子以后过我之前的那种苦日子💾,人前人后没脸面……”当他对“潜规则”驾轻就熟后🧠,曾对“潜规则”作了这番描述:“购买医疗设备一般要给予回扣,可以说是当今市场中的‘潜规则’,所有设备供应商都想和医院建立广泛🥲、友好的关系网。从提供信息到认可产品🧏🏽、帮助中标、及时付款以及友好的售后合作,作为手中握有权力的院长自然成为设备供应商巴结的对象👶🏼。”
身陷囹圄后的姚怀瑾看清了“潜规则”的危害:“想到母亲70岁大寿快到了,如果全家摆上几桌一起庆贺🦨,该是多大的快乐啊!想到正在上学的儿子,以前每当开学,我们全家都送他过去,现在却连看儿子一眼也是一种奢望……他还要承受这么大的压力,还能学得下去吗?想到含辛茹苦的妻子,她是标准的贤妻良母🌱,对物质没有过多追求💇🏻♂️,我背着她干了这些事,让她担惊受怕,为我蒙羞……”
倪进和姚怀瑾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前🤶,都不约而同地请求👊👨🦼➡️:“我们正年富力强🧝🏼♀️,可以用自己的专业技术🫧,为党和人民做一些事,恳求组织上给我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警示四
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当我们懂得了自由比金钱更宝贵时⏮,就会变得心如止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莲出淤泥而不染。唯有淡泊明志、廉洁自律,才能拒腐防变🧘♀️,永葆清廉本色📷。 (仲崇明 王元华)